面對洶涌而來的漲價潮,組件廠商的調價帶著點小心翼翼的試探。
本周光伏產業鏈上游價格全線飆升。7月17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本周硅片價格全線跳漲,最高漲幅達到22.09%。
具體數據來看,N型G10L單晶硅片成交均價飆升至1.05元/片,環比上漲22.09%;N型G12R和G12單晶硅片緊隨其后,分別上漲15.00%和13.45%。
而來自市場端的消息,多家頭部硅片廠已宣布封倉待漲,并醞釀新一輪報價——其中N型G10L預期報價達1.45元/片,較當前成交價再躍升45%。
1. 漲價潮全面啟動
近日,中央層面密集發聲,嚴正指出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與無序競爭問題,明確要求加速產能出清。7月初,中央財經委會議明確提出“依法治理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戰略方針。
工信部迅速跟進召開座談會落實細則,政策組合拳精準打擊低價傾銷,要求各環節產品銷售價格不得低于全成本(含稅)。
頭部企業率先響應政策導向,光伏龍頭企業嚴格執行30%減產計劃,推動多晶硅價格從底部反彈近20%。截至7月16日當周,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已攀升至4.17萬元/噸,環比上漲12.4%。
漲價傳導鏈條迅速形成。硅料領漲抬高產業鏈價格基準后,硅片環節緊隨其后,電池片報價也同步上揚,高效TOPCon電池價格區間上移至0.23-0.26元/W。
2. 組件廠商的分化
面對上游的漲價壓力,組件企業表現出明顯的戰略分歧。一二線組件廠商部分在調漲價格上顯得積極激進,部分則對需求不具備信心,調價謹慎;而三四線廠家仍在下調價格以爭取訂單。
這種分化背后是殘酷的市場現實:7月組件產量環比下滑2%,部分組件廠面臨訂單匱乏,可能繼續減產。當前大部分組件廠缺乏新增訂單,市場整體處于累庫周期。
項目收益率壓力成為組件漲價的“天花板”。受制于電站投資回報率要求,組件提漲空間極為有限。集中式電站對于光伏產品漲價的接受意愿直接決定了此輪漲價潮的可持續性。
頭部企業嘗試小幅試水。分布式Topcon183、210R、210N高效組件報價已小幅調升至0.672元/w、0.693元/w、0.672元/w。然而市場接受度尚未明朗,組件環節的調價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試探。
3. 價格傳導的拉鋸戰
電池與組件之間的博弈進入微妙階段。為強化議價權,多家電池廠主動延緩出貨,既響應“反內卷”政策修復虧損困境,也通過供給調控扭轉低價搶單的無序局面。
部分電池企業為配合報價上漲而緩出庫,導致市場整體持續累庫。這種策略旨在通過控制供給節奏,迫使下游接受價格上漲。
在組件端,當前電池片新報價尚未獲得組件端實際訂單,市場在該價格線上未簽新訂單,下游暫時保持觀望態度。組件企業清楚知道,過快的價格傳導可能進一步抑制本已疲軟的需求。
結語:
這場由政策強力驅動的漲價潮,揭示著行業邏輯的轉變:從價格廝殺轉向技術深水區,才能最終穿越周期。隨著7月底政治局會議臨近,更多反內卷細則或將出臺。但無論政策如何加碼,最終解開產業鏈死結的鑰匙,一定是掌握在那些能用技術創新擊穿成本邊界的企業手中。